在红军的历史上大象配资,曾经有过两支名为红28军的主力部队——鄂豫皖红28军和陕北红28军。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鄂豫皖红28军的领导班子。
1932年10月,为了突破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决定西征川陕。在这种局势下,原本留守在鄂豫皖苏区的沈泽民、徐宝珊、吴焕先、郭述申等领导人重组了新的鄂豫皖省委,而鄂豫皖红28军也应运而生。
鄂豫皖红28军的组建,恰逢鄂豫皖根据地被敌军分割成皖西北和鄂东北两个相隔甚远的区域。为了恢复组织工作,并促进苏区的发展,1933年1月,皖西北的红军游击队统一编成红28军。军长由廖荣坤担任,政委是王平章,政治部主任则由程启波担任。
廖荣坤,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罗家河湾,参加过黄麻起义,曾担任过红军第7军第2大队队长、红11军31师第2大队大队长、以及红28军军长等职务。王平章,来自湖北汉川,曾参与南昌起义和鄂中秋收起义,担任过红军鄂豫皖特委常委、鄂豫皖省委常委、红25军政委和红28军政委等职务。
展开剩余78%程启波,出生于1904年湖北黄安,曾参加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围剿”战役。程启波在红四方面军中声名显赫,被誉为“常胜将军”,他曾指挥红四方面军的英山独立团,在苏家埠战役中成功击溃敌军一个旅。然而,1933年夏,程启波在七里坪战斗中不幸误杀,年仅29岁。
红28军的成立,主要是为了巩固皖西北的革命根据地,并为恢复鄂豫皖苏区做出贡献。然而,由于敌军的持续打击,1933年春,红28军不得不转移到外线,并与红25军会师。
1933年3月,敌军调集重兵追击红28军至商城县门坎山。为了消灭敌军,廖荣坤决定在门坎山设伏,准备全歼敌军。门坎山位于大别山的北麓,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占领门坎山后,红28军将能够穿越大别山,与红25军会师。当时,敌军在门坎山一带设有重兵,廖荣坤和王平章决定攻打敌军主峰,不分昼夜,经过激烈战斗,红28军终于在付出较大伤亡代价后打破敌人防线,成功转移到鄂东南的苏区。1933年4月8日,红28军被缩编为红25军73师,鄂豫皖红28军的第一次组建也随之完成。
尽管红28军主力被编入红25军,但留守在皖西北的红82师仍然使用红28军的番号。1933年10月,徐海东率领红25军一部分进入皖西北,与红82师合编为红28军,军长由徐海东担任,政委郭述申,政治部主任夏云华。
红28军的第二次组建,直接参与了红82师和红84师的合并。红82师由刘德利担任师长,政委为詹大列;而红84师则由黄绪南担任师长,政委为周化贤。
刘德利,红82师的师长,出生于湖北广济的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便投身革命,成为红军核心领导之一。刘德利不仅在农民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红军战斗中多次立下赫赫战功。1933年,刘德利带领红82师在商南、黄安一带与敌作战,歼敌2000余人,极大地缓解了红军粮食短缺的困境。然而,1934年他在阴阳山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5岁。
黄绪南,红84师师长,出生于湖北黄安,他在红军中同样表现出色,特别是在1932年10月,黄绪南率部留守在苏区并参加了多次战斗,表现出了极高的指挥才能。1934年,在葛腾山和商城战役中,黄绪南身先士卒,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2岁。
随着红28军的第二次组建,部队开始实施分兵作战。红82师留在皖西北,郭述申领导着皖西北道委进行原地斗争,而红84师则由徐海东指挥,北上引敌进入熊家河。1933年10月19日,红28军在黄泥山遭遇敌军,经过激烈战斗,刘德利和詹大列带领部队突破敌线,歼灭了敌军一个团。
红28军在皖西北的战斗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根据地的丧失,红28军的扩展遭遇困境。1934年,红28军再次进行重组,并继续参与各类战役,但红军在经过多年艰苦战斗后,仍未完全恢复鄂豫皖苏区。
1934年11月,红25军开始长征,红28军留守的红82师转移到安徽太湖地区休整。到了1935年,红28军经历了第三次重建,红82师与鄂东北的独立团再次合并。
这一次,红28军的军政委由高敬亭担任。高敬亭,河南新县人,出生贫寒,但他为鄂豫皖苏区的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和政治领导人,高敬亭曾在黄安组织农运,并参与了黄麻起义。1929年,他加入红军,逐渐成为红28军的核心人物。1935年,红28军再次重建,并参与了持续三年的艰苦游击战。
高敬亭领导下的红28军,为鄂豫皖苏区的坚持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红28军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成为了新四军的一部分,继续在大别山区展开革命斗争。
这支铁军,在历史上始终屹立不倒。尽管战斗结束时,除詹化雨外,其他主要指挥官都英勇牺牲,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大象配资,仍将永载史册。
发布于:天津市益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