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完整版共收录了504个姓氏,其中大多数(500个)是随意按声韵排列的,即按照某种押韵的方式安排的,没有特别的顺序安排。只有前四个姓氏的排序,是经过特别考虑的。这其中,赵姓排在首位,是因为赵氏属于皇族天创优配,这个排名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接下来的三个姓氏,都与同一个家族相关,这个家族便是著名的吴越钱氏家族。
“钱”姓来源于吴越国王的钱镠,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的王子;“孙”姓来自吴越王妃的姓氏;而“李”姓,则是吴越近邻南唐国主的姓氏。按人口计算,钱姓的排名始终偏低,2021年时,它在百家姓中的位置是第89位。然而,吴越钱氏这个家族却被誉为中华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培养了无数历代名人。
展开剩余80%钱氏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钱镠。钱镠(音[liú],意为至美的金子)在唐朝末年的动荡时期,以杭州为中心,治理着两浙十三州,他维持了区域的安定,经济繁荣,百姓称他为“海龙王”。尽管当时中原王朝更替频繁,但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向钱镠授予荣誉,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公元897年,唐昭宗亲自颁发了“丹书铁券”以表彰钱镠的功绩,铁券上刻有333个字,内容中明确提到“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对功臣所赐的免死金牌,历史上极为罕见,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与它相提并论的可能只有“尚方宝剑”,但“尚方宝剑”是用来断命的,权力极大;而“丹书铁券”则是用来保命的,是一种免除刑罚的象征。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政权交替使得“丹书铁券”本应失效,但钱镠仍将其视为珍贵之物。公元932年,钱镠临终时,把这块铁券传给了后代,祈望它能保佑他们一生平安。唐朝已经灭亡,但“丹书铁券”的传奇仍在延续。
到了宋代,宋太宗赵炅、宋仁宗赵祯、宋神宗赵顼等多位皇帝,都曾向钱氏家族索取这块铁券。到了靖康之变后,钱氏家族和“丹书铁券”一同迁往临海城。直到1276年,临海城被元军攻陷,铁券失落,直到多年后才由一位渔民从海中捞起,并最终由钱世珪以十斛谷购买归还。到了明朝,朱元璋和乾隆等历代帝王,都曾调阅过这块传奇的铁券,直到1951年,钱氏后人将其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
尽管“丹书铁券”无疑是钱氏家族历史中的一个传奇符号天创优配,但它并非家族兴盛的唯一原因。钱氏家族在宋代就开始从政治势力转型为文化势力。据统计,宋代有320多位钱氏族人中了进士,在学术、文化、医学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如钱藻、钱惟演等一大批文化名人。
《百家姓》的作者至今未有确凿的证据,南宋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一书中提到,可能是“浙地钱氏的平民所编写”。这也能够解释《百家姓》中的排名,赵姓是皇族,钱姓是吴越王朝的家族,孙姓来自王妃家族,而李姓则来自近邻南唐的皇族。正是因为南唐王朝与李唐的关系,才让钱氏家族与“丹书铁券”结下了不解之缘。
钱氏家族的兴盛不仅仅靠金钱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从“钱王遗训”到《钱氏家训》,钱氏家族从始至终都非常注重家族文化的积淀。家训中提到的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为个人所制定的行为规范,都为后代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智慧。这些训言成为家族兴盛与传承的核心所在。
家族文化的力量不仅体现在过去,还在当代继续发扬光大。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的现代科学和文化领域,钱氏家族培养出了诸如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等科学界巨擘,以及钱玄同、钱钟书等文化界泰斗。家族成员之间频繁出现“父子档”的精英传承,也证明了钱氏家族非同一般的文化底蕴和影响力。
然而,这一切的成功背后,除了文化的传承与家训的作用外,正如《钱氏家训》中所言:“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钱氏家族的后人,始终铭记这一教诲,恪守家族的道德标准,这也是他们百年兴盛的重要根基。
发布于:天津市益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